放弃去黄石工作的机会,帮助村办企业扭亏为盈;放弃自己做得红红火火的石膏经销生意,回村任村支书。 28年来,只要村里需要,他都义无反顾地挑起大梁,图个啥? 他说:“我虽然舍去了一些名利上的东西,却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值了!” 他就是应城市杨岭镇棉田村党支部书记刘登元。 一 “俯首甘为孺子牛” 1975年,刘登元退伍回乡,家里托人在黄石给他找了份工作。准备去报到时,村党支部书记找他,请他到村小学任校长。面对当时学校一盘散沙的局面和600名学生家长的期盼,刘登元不顾家人反对,走马上任。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人心齐了,教学质量上去了。任职五年里,村小学先后被应城教委、孝感市教委评为先进单位。 见刘登元有活力、有魄力、有能力,棉田村党支部把他调到村办企业,主管青石膏经销。 为了给青石膏找销路,刘登元走到哪里都背着石膏样本;为了在谈销售时得心应手,他找从商的战友学习生意经;为了回收一批货款,他带着业务员吃锅盔就白开水,轮流蹲点。功夫不负有心人,4年间,他让村企业扭亏为盈,为集体增收十多万元。 二 压力责任一肩挑 1984年,村干部精简,刘登元主动从村石膏矿退出。 凭着他在村企业的销售经验,外出经销青石膏,成为村里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1986年,杨岭镇领导请他出山,任棉田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村里有种说法:“认毛认雷不认韩,杂姓班子难掌权。”刘登元家是从广水市搬过来的,家人和战友都劝他不要干。“我始终觉得只要我一心为了村民,他们会认可我的。”刘登元咬着牙,顶着压力上任了。 棉田村有个棉田茶场,最初由财政部门投资,后承包给村民。因管理不善,承包人亏了,村里没赚到钱,茶场约百亩的公粮水费没人交。 那时,组织协调将茶山收回村里重新安排,可承包户不愿意。刘登元反复找承包人沟通,开协调会征求多方意见,最后拟定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多方认可。同时,还制定了村委新制度。承包户满意了,群众满意了,大家交公粮、水费也不攀比了。 三 夜以继日为百姓 村里自然条件差,为了引水抗旱,刘登元和村干部们每年约有40天日夜奋战在燕子山、高关渠上。为了熟悉水况且不影响村民农耕,他们雇请当地村民照水,村干部蹲点。 2002年的一个深夜,一个放水口溃口了,刘登元迅速组织大伙抢险。险情化解后,他让大伙回家休息,自己却穿着湿淋淋的衣服,骑着自行车巡逻。走到高关渠蔡杨段,不小心跌进水沟里,自行车砸到胸口,一阵钻心的疼。 想着村民们还在眼巴巴地等着用水,他靠着吃三七片和贴止痛膏药,坚持在抗旱的第一线。十多天后抗旱结束,刘登元才抽出时间去县城医院,被确诊重度撕裂三根肋骨。如今,每逢天气骤变都会隐隐作痛。 村里有一位劳改释放人员袁某,原工作单位将他所有的个人资料、户口本都遗失了。刘登元帮袁某跑民政局、公安局,终于帮他办出了全套个人资料,还托战友将袁某介绍到武汉工作。如今,袁某在武汉工作得有声有色。 28年来,刘登元成功调解纠纷1000多起,制止群体聚众闹事和民转刑案件100多件,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如今,棉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引进了40多万元的生产项目,累计投资80万元,改扩建了11口当家塘,修造了3座滚水坝,在村主干道上修建了21个垃圾池,自来水、有线数字电视实现了户户通,篮球场、农家书屋一应俱全。 |
老汉在田间捕鳝鱼时踩到一枚“铁疙瘩”,经专家鉴定,它是一枚航
滴滴车主接了一单,两乘客从武汉拼车去深圳,傍晚时分行至鄂赣省
应城市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以周恩来总理来访应城的历史为切入点,
应城市公安局义和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走访时获悉,义和镇陶柳村有
湾子与该公司仅一条马路之隔。居民家距离厂子最近仅约20米。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