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应城市市司法局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狠抓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新方法、新途径,使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为我市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今年3月,应城市城北办事处膏都街社区居民陈某家由于水管漏水,渗漏至楼下,造成楼下邻居范某家墙体、地板损坏,双方为责任划分和赔偿金额产生纠纷。关键时刻,当事双方走进了社区调解委员会。社区调解委员会在了解情况后,从情、理、法的角度,对双方进行细致地说服,最终拿出了双方都满意的调解协议,一场可能引发冲突的矛盾得到化解。 膏都街新村是在原省膏矿改制以后的基础上成立的新型社区,现有居户730多户。新建的小区带来大量的邻里关系、物业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在调解委员会没有成立之前,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产生一些上访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城北办事处与市司法局协商,于今年元月份成立了膏都街物业调解委员会。 据城北司法所所长刘军介绍,该物业调解委员会成立以后,为小区解决了大量社会矛盾;目前,自成立以来调解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纠纷20多起,为当地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和城北办事处膏都街物业调解委员会一样,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多元化矛盾调解机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基础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同时,针对市委市政府整体发展布局、特定复杂地域、行业专业特点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成立了一批重点专项工作、接边地区、道路交通、医疗事故、物业公司等专业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真正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为我市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据应城市市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目前,全市共建有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538个,调解员2523名,2014年上半年以来,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3367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老汉在田间捕鳝鱼时踩到一枚“铁疙瘩”,经专家鉴定,它是一枚航
滴滴车主接了一单,两乘客从武汉拼车去深圳,傍晚时分行至鄂赣省
应城市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以周恩来总理来访应城的历史为切入点,
应城市公安局义和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走访时获悉,义和镇陶柳村有
湾子与该公司仅一条马路之隔。居民家距离厂子最近仅约20米。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