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食品安全,大家都会忧心忡忡。吃的喝的,总让人难以放心。您看,前不久,由公安部督办,应城市一起生产销售“走私冻肉”的案件成功告破,三百多吨走私冻肉被扣押。 2015年1月26号,应城市食药监局接到举报,有人在位于开发区的一个冷库经营走私肉制品。联合执法人员赶到了现场。走进冷库,走私冻肉堆积如山,而且,种类繁多。其包装纸箱和包装塑料袋上只有外文标签,没有任何中文标识和说明书。 这些走私冻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包装简单。猪蹄、牛肉等被白纸包裹后、套上塑料袋,还能看到凝固的血水。冷库里,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气味。事发后,嫌疑人方某在逃。 通过追捕,民警抓到了嫌疑人方某,他交代,这批货来自于武汉市一家批发市场的冷库。警方调查冷库的出入库单据后发现,幕后老板是水某,因为白沙洲市场查得紧,水某才将货运到了这里。 为赚黑心钱 批发商铤而走险 随后,民警又将潜逃在外的水某抓获。经查,他在冷库中寄存了冷冻牛肉制品110多吨、货值高达330多万,通过广西边境走私进入国内。 据嫌疑人交代,他们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走私进来,运到白沙洲,然后销往全国。据水某交代,这些肉他以不到二万二千元一吨的价格买进,再以二万六千元一吨卖出。 漂洋过海 冷冻肉疑为“僵尸肉” 随着这起部督大案的告破,应城警方斩断了由广西边境运至湖北,并转销全国的走私、销售冷冻肉制品的通道,查获扣押冷冻肉制品338吨。 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这批走私冻肉的包装进行了鉴定。338吨冷冻肉制品,一部分为印度产的牛肉,另外一部分猪肉产地为西班牙。这些走私肉制品,在漂洋过海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冷冻条件有限,大多腐败变质。 最离谱的是,扣押的走私冻肉中,大部分外包装上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日期无从查起。 |
老汉在田间捕鳝鱼时踩到一枚“铁疙瘩”,经专家鉴定,它是一枚航
滴滴车主接了一单,两乘客从武汉拼车去深圳,傍晚时分行至鄂赣省
应城市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以周恩来总理来访应城的历史为切入点,
应城市公安局义和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走访时获悉,义和镇陶柳村有
湾子与该公司仅一条马路之隔。居民家距离厂子最近仅约20米。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