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应城一中2011级北大课题实验班。为了能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他时常与同学探讨学习的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常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体会。由于善于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入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就脱颖而出,一举拿下年级第一名,更是数十所学校联考第一名。 他对学习的热情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本。课外为了弄清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他经常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有不懂的,就找老师一起探讨。在学校图书阅览室,经常可以看到他在自习座位上“啃书”的画面。广泛的学习兴趣和执着的钻劲儿使他在年级历次大型考试始终位列一名。扎实的基本功也让他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奖不少,先后获得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三等奖, 第三十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荣获全国三等奖,2013年第8届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全国二等奖,201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省二等奖(其中,还有三次分别荣获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省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一等奖以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省一等奖)。他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中他的作品《农产品干湿电子检测仪》获得高中组全国二等奖。 作为一名北大课题实验班的学生,他志存高远。在获得“清翔奖学金”的发言中,他这样说到:“去年的今天,我在台下聆听着汪奎学长的发言,心里便激荡起一种渴望。我下一次也要获得‘清翔奖学金’,并也要站在这儿。自那时起,渴望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它一直激励着我。”“今年的今日,我终于长在了这里。此时我已知道,我得到的不只是奖学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执着,一种庞大的精神力量。同时,它传递着无穷的正能量,告诉了我们清华人的伟大人格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它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资助,更给予了我们一颗奋斗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就是这样执着坚韧的精神,他先后获得了两次“蒋作宾教育基金会”奖学金,两次“清翔奖学金”,三次国家助学金,两次课题实验班奖学金。 他好学上进,纯朴善良,很受师生喜爱。他一向态度端正、锐意进取、积极要求上进。在市一中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他充分发挥着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总是竭力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他家境贫寒,却能把千元奖学金捐给病危的学生;他自己生活和学习负担重,却还主动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和解决心理问题;他以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艰苦的生活和学习使他显得比其他同学的思想更成熟,行动更稳重,更有责任感。他文明守纪,阳光自信,有主动性,能积极组织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曾被评为应城市“优秀共青团员”和孝感市“优秀学生干部”。 他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他常和同学们一道争当志愿者,到社区参加义务宣讲和社会服务活动:在敬老院,他关心孤寡老人的生活,为他们开展义务服务,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在幼儿园、社区,留下了他义务劳动的身影;在“学雷锋”活动、“五四”青年宣传活动、植树环保活动等活动中,他积极发挥着助人为乐的精神。他热爱社会实践活动,他担任着学校环保协会的副会长,在课余时间,他多次带领同学们去人民公园、养老院义务清扫垃圾;在汤池温泉,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其他同学们一道开展地质考察,研究应城地方史。(应城市教育局黄晓清 ) |
老汉在田间捕鳝鱼时踩到一枚“铁疙瘩”,经专家鉴定,它是一枚航
滴滴车主接了一单,两乘客从武汉拼车去深圳,傍晚时分行至鄂赣省
应城市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以周恩来总理来访应城的历史为切入点,
应城市公安局义和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走访时获悉,义和镇陶柳村有
湾子与该公司仅一条马路之隔。居民家距离厂子最近仅约20米。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