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长祥 来源:孝感日报 应城市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突出主责主业,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教育实践活动与纪检监察业务有机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树立铁军形象。 一、信访为民,三“访”化解群众难题 敞开大门,信访门路宽。开辟群众信访举报“绿色通道”。开通“12388”免费举报电话,实行信访举报免费邮寄,调动群众监督举报的积极性;开通书记、局长热线,电子举报信箱,群众可直接向网上电邮举报;发放“信访举报便民联系卡”;不定期举办“信访举报接待日”活动,设立临时信访举报接待站,公开受理群众信访举报。今年来,已受理信访举报164件(次),比去年同期上升135%。 走出机关,下访腿脚勤。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下访日制度。制定了《下访办法及日程安排》,规定每月5日为下访日,深入到各个乡镇、街道下访。设立村级信访工作站。同时,点名要求相关领导接访,做好主动约访和应约接访。今年来,共接访群众227人次,化解矛盾纠纷46起,提供案件线索11件。 释疑解难,回访跟进紧。坚持有访必接,有信必复,有疑必解,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五定五包”运行处理:定包案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办理要求、定结案时间,包接待、包协调、包处理、包回访、包稳定。今年共回访36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7%。 二、办案务实,“三查”整治突出问题 聚焦“四风”大巡查,集中查办违反八项规定案件。制定了《工作方案》,组建7个专班,采取明察暗访、查阅账目、重点抽查、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公开通报2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9人、免职4人、诫勉谈话33人。 突出“三难”大评查,着力查办损害发展环境案件。以解决“三难”等机关作风问题为重点,对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30个部门开展“日常考评、代表点评、回访测评”,着力整治吃、拿、卡、要等方面的问题。今年,查处“三难”类案件5件。 紧扣民生大排查,坚决查办与民争利案件。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翻箱倒柜”式的大排查。对排查出的172个问题,按照“一个案子,一套班子,一种解决方案”的工作模式进行了交办、督办。目前,已协调解决146个,立案查处15人。 三、执纪清廉,“三促”打造“铁军”形象 疏通“最后一公里”,促干群关系亲。实施领导班子“七个一”工程:每位班子成员蹲点一到两个乡镇、负责一个创新课题研究、督查一个重大建设项目、联系一家重点企业、开展一次作风暗访、调处一起疑难信访、帮扶一户困难群众。着力推进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全市已建立16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292个村级便民服务点,群众在家门口办事率达100%。开展“大督查”,深化效能建设。今年来,督促市直16家单位免收费6项、缩小收费范围7项、降低收费标准25项,协调处理群众效能投诉70多人次。 坚持“学听查改”,促工作作风正。一是多途径学习教育。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学”、“讨论交流互动学”、“重温传统思考学”、“创新载体开放学”、“正反典型对照学”,开展“学习焦裕禄、当好贴心人”系列活动。二是多渠道听取意见。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面对面、背靠背、一对一、点对点、线对线(电话、网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三是多方面边查边改。坚持率先行动、立行立改,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从群众身边的问题、马上能改的问题改起,在全市开展刹四风专项巡查活动,完善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等10个方面的管理制度。 勤念“紧箍咒”,促执纪行为廉。将中央等相关“禁令”编印成《作风建设文件规定汇编》,以“口袋书”的形式发给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同时制定了纪检监察干部“十条禁令”。针对各个岗位特点,排查出廉政风险点18个,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87条,做到可防可控。制定了《内部监督管理的意见》,实行信访办事公开、案件审理助辩和证据公开制度,实行听证和质询制,广泛吸收群众代表参加调查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敏感度高的工作。聘请12名社会监督员,注重发挥特聘“四员”作用,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依法执纪办案和“四风”情况的监督,树立了“打铁自身硬”、“正人先正己”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应城市常委、纪委书记) |
老汉在田间捕鳝鱼时踩到一枚“铁疙瘩”,经专家鉴定,它是一枚航
滴滴车主接了一单,两乘客从武汉拼车去深圳,傍晚时分行至鄂赣省
应城市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以周恩来总理来访应城的历史为切入点,
应城市公安局义和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走访时获悉,义和镇陶柳村有
湾子与该公司仅一条马路之隔。居民家距离厂子最近仅约20米。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