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719 人浏览分享

应城警营艺人李四清非遗创作“金漆木梅花”侧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1-21 13: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凌寒傲放梅香溢

——应城警营艺人李四清非遗创作 “金漆木梅花” 侧记


李四清创作的作品1

李四清创作的作品2

李四清创作的作品3

李四清创作的作品4

李四清正在雕饰“金漆梅花”

李四清正在展示自己的书画和手工创作作品

李四清向文朋诗友和艺术同仁们介绍金漆木梅花的创作过程

李四清与书画好友、文艺界同仁一起研讨书法创作


应城网1月21日讯(特约记者程国辉):1月16日晚,记者慕名走进应城市“金漆木梅花”第四代嫡系传人李四清的正顺工作室,只见主人公正在进行艺术创作——雕制“梅花”。

据悉,金漆木梅花属漆器类艺术品,以造型典雅、雕工细腻遐尔闻名。李四清热爱金漆木梅花创作,得益于祖辈和父辈的真传。近年来,其作品先后受到各级鉴赏名家赞誉,2014年,他制作的金漆木梅花被列为湖北省非遗项目。

一百多年来,金漆木梅花——这一发源于应城市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变革大潮中,她以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流传至今。她用辉煌荣耀的人文故事和地域风情,承载着应城百年历史沧桑巨变,也记录着李氏家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艰辛航程,默默诉说着应城文化亘古绵延的精、气、神。

悠悠往事鉴古今

一百多年前,一家小小的油漆店铺——“李正顺油漆铺”,在应城北正街中段黄金地带开张,老板就是李四清的太祖父李正顺。

李正顺的儿子李树人,19岁成家后子承父业以油漆铺为营生,因为技艺高超、诚信经营、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李树人闲暇之余喜欢捣弄一些手工艺术品,尤以金漆木梅花见长。出自他之手的手工艺品形同神似,栩栩如生。其作品多次走出应城、跨进省城、送至京城乃至“飘”洋过海,并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喜获银质奖章。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法国国事访问期间参观巴黎博物馆,有幸见到李树人的“迎宾梅”手工作品,当看到标注的中、英文“中国湖北应城——李树人”时异常自豪和高兴,回国后便让相关部门致电湖北省人民政府通知李树人进京出席当年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可惜当时已病卧在榻的李树仁因身体原因未能赴会……

1949年4月,应城解放。李树人全家返回应城城关。1955年,时年78岁的李树人躺在病榻上,向长子李少庭、次子李先庭、四子李珍口述了制作金漆木梅花的手工技艺和流程……

漫漫漆艺诉传承

1958年9月,人民大会堂动工修建,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湖北厅展示李树人的金漆木梅花。1959年7月人民大会堂即将竣工时,省人民政府派人专程来到李树人所在的应城家中,将其长子李少庭接到武汉和其他艺术专家一道共商人民大会堂湖北厅艺术设计和金漆木梅花制作布展的相关工作。一天傍晚,已经连续工作10多天的李少庭在回招待所的途中被一名骑自行车的工人撞倒,时年60岁的李少庭因头部着地而形成重度颅脑外伤客死省城,导致金漆木梅花供展人民大会堂的计划夭折。

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特定的年代,金漆木梅花几经波折,甚至被扼杀失传,李树人的嫡系子孙也受到了牵连。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只是一张幸存的照片资料,李树人当年写字的抓笔及制作金漆木梅花用过的油漆木桶,油漆刷子和铁锤子……

2011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之后,为金漆木梅花的新生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李四清根据曾祖父遗训和父亲李炳发口述、指导,经多方考证、摸索,终于艰难地完成了金漆木梅花的复制工作,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部门认可。

默默追崇话非遗

李四清,作为金漆木梅花的第四代嫡传人。1985年从部队复员后在应城交通局车站派出所当了一名警察。1986年随编进入应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工作。

怀着对金漆木梅花这份祖业的无限追崇,李四清利用闲暇时间制作了不少造型迥异的金漆木梅花,传神精致,李家金漆木梅花的骨风、家风展露无遗。

2010年初,李四清便开始着手金漆木梅花的制作准备工作。由于作品属纯手工艺作品,所以制作材料和工具十分考究。为了找到又光又亮又坚硬的“铁泥巴”,他几乎跑遍了应城所有乡镇,最终在八角碑附近的一片深耕过的田地里找到后用编织袋一股脑儿装了10大袋。纯天然的生漆是他三上武汉、四跑恩施、五走云南后,最终在湖北唯一的一家国漆专卖店买到的。为寻传统油纸,他跑了几十家专卖店,三下南京才买到可用的金铂纸。

备料难,制作繁。梅花的制作首先需将选好的“铁泥巴”筛选过滤,然后用水浸泡三、四个小时,再调和揉捏成比面团还软的泥团,将泥团塞入雕好的石模里晾干取出,又用温火炉烧制成坯胎,并要在组装前将花蕊和金铂在坯胎上成型。为了雕模,他熟练地掌握了水磨石、砚台石、青石、大理石、花岗岩的物理属性。

为了学习木雕和碑刻等雕刻技艺,李四清先后赴浙江东阳和湖北京山拜师学习手工技艺,先后多次拜访应城书画名人刘应宁、陈冰书法和国画梅花。从2011年初动手制作,一直到当年的10月份,李四清才拿出自己的处女作品。如今,他制作中所使用的手工工具就达40多种,而且很多传统工具要到废旧市场、废旧回收店去“淘宝”。

制作中,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他都不敢马虎,时常是通宵达旦,深更半夜下床折腾成了必修课,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2014年由孝感市委宣传部、孝感日报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孝感有礼”作品大赛活动中,李四清制作的《凌寒》、《暗香》两幅金漆木梅花,均被评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荣获银奖。

昂首怒放、笑傲冰雪、高洁典雅,李四清创作的金漆木梅花,以其独特的芳姿,留下他数年来刻苦学技、潜心钻研,并力求创新的成果结晶和求索烙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金漆木梅花也深深打上了应城地域文化的烙印。

李四清所在的交警大队和应城市文化部门都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关怀、帮助指导,李四清还有一个梦想,他期待有朝一日曾祖父李树人的故居和正顺油漆铺能原貌复制、重见天日,馨香蒲阳。

我们也期待金漆木梅花——这朵文化艺术的奇葩,能够成为应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崭新靓丽名片,光耀应城,绽放神州,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插上金色的羽翼,尽早迎来金漆梅花传统手工艺复兴的美好春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5

粉丝

15

主题
  • 联系我们
  • 邮箱:1000000#qq.com(请把#改成@)
  • 电话:0000-000000
  • QQ客服 1000000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上9点至下午5点)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申请友链|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应城生活网 ( 鄂ICP备12013467号-4 )

GMT+8, 2025-8-19 22:23 , Processed in 0.21006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