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培养万名实用人才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湖北应城市坚持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县市级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形式,分类分层次培养大批高素质实用人才,为加快实现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坚持政策引导,培养百名高端实用人才。推行首席专家制度,重点培养10名具有高中级职称,且在市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出台《应城市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经过基层推荐,组织考核,共有两批次112人被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应城市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其中8人被命名为地市级实用拔尖人才,3人被命名为省级实用拔尖人才,另有6400多名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库进行管理。市政府每年列出专门预算,为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发放津贴,免费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率先推广新技术、使用新产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开展对结帮扶,联系千名科技示范大户。积极培养农村科技示范大户,建立糯稻种植等10大农业科技推广与体系改革示范基地,组织全市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结对帮扶1000名科技示范户。建立“双建双带”基地(公司)76个,长期开展“专家乡村行”活动,通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推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免费为科技示范户开通“农技110”和“农信杯”语音咨询服务热线,随时提供水稻、果树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水产、畜禽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价格、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发挥基地功能,轮训万名基层新型农民。整合、优化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投资80多万元,积极开展省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聘用专兼职教师39名,编写2部农村实用人才通用教程,围绕双孢菇、畜禽养殖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板块,开办2至5天的短训班107期,培训1.2万人次。开通农村知识传授“空中课堂”,由农业、广电部门联合举办“农业科技大讲堂”栏目,抽调33位具有10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的高级农艺师和农艺师结合农时季节,轮流登台授课,在广播和电视栏目中采取讲座、提问和互动三位一体的方式传授农业知识,有10多万农民成为“农业科技大讲堂”的忠实听众,极大地提升了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应用速度,培养出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