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的古神坛与牌坊
神祀寻踪——应城的古神坛与牌坊
按照神祠的功能,应城祠祀主要分为二类,一是对自然神的祭祀出于报功;二是对祖先的祭祀出于报恩,是以祖先和山川崇拜为主,释、儒、道及民间诸神为辅的祭祀,对于更多的老百姓而言,则主要出于穰灾祈愿。
明、清时代应城主要神祀有许多,诸如祭鬼神、祭城隍老爷、祭关羽帝、祭火神祝融、祭吕洞宾、祭龙王、祭孔孟圣人、祭鲁班扁鹊文昌等神。这些神祀为民族、国家所通祭,而走进应城神坛的应城人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一是在应城为官有重大政绩的名官;二是有才华且事业卓有成就的名士;三是对地方有卓越贡献的乡贤礼士;四是对地方、对民众表现出忠义、笃行,为人们所尊崇的人;五是孝弟节烈,成为百姓榜样的男士、贞妇。有的人虽不是应城籍贯,但其主要事迹和重要活动均在应城的,亦视之为应城必祀之神。同样的道理,有许多应城人在外地,也都被请进了当地神祠祭祀。
谢公祠,祀宋代应城县令谢良佐。谢良佐,北宋学者,字显道,上蔡人,学者称上蔡先生,举进士第,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颢、颐)门四大弟子。他是山东孔府东庑从祀的先儒39人之一(《辞海》)。宋?元符年间(1098-1100年)为应城县令,“化民以德,期于无讼,简而能栗,威而不猛”(《樊志》)。他于县署东修建学宫(后亦称为孔庙)。朱熹撰有《谢上蔡先生祠记》。
贺逢圣祠,祀明代大学士、应城县学教谕贺逢圣。贺逢圣,字对扬,江夏人,进士。明?万历中(1583年左右)署应城教谕,“端方正直,士林咸矜式之”;捐俸置田为学校经费。崇祯初,官累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详《明史本传》),谥文忠。
五公祠,祀清代应城知县魏定国、李纮、唐琳、李朝柱、齐国政。齐国政,字德庵,上元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岁贡任应城知县。魏定国,字步于,江西广昌进士,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任应城知县,时称“魏青天”,后官至吏部侍郎。唐琳,仁和人,雍正五年(1727年)任应城知县。李纮,陵川人,进士,乾隆六年(1741年)任应城县令,后以疾致仕。李朝柱,江西举人,乾隆二十二至二十三年(1757-1758年)任应城知县。
张树珊祠,祀忠武提督张树珊。张树珊,字海柯,合肥人,以武进士勤王累功授提督。同治五年(1866年)在应城高庙山与捻军遇战被斩。
名宦祠,祀应城县令唐代韦思谦,宋代谢良佐,明代朱干、周鲁、汪清、冯宗龙、张绍登、教谕郭纶、贺逢圣、训导张国勋,清代湖广总督吴典、郭世隆、额伦特、巡抚刘兆麒、张朝珍、湖北学道蒋永彬、按察使张道祥、吴毓珍、粮道叶映榴、上荆南道刘显谟、李会生。
乡贤祠,祀明兵部主事樊士信,教谕赠左都御史陈居敬,按察佥事赠都御史陈琳,通判赠永德郎陈亮,特进上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恭襄陈金,苏州推官华清,户部右侍郎陈轼,太和知县赠工部尚书李铭,上蔡知县赠都御史周化,台州府同知赠奉政大夫周效,开县知县赠通政参议余裕,滦州知州陈士元,全州知州饶琮,户部左侍郎余仍绪(以上俱为应城人)。
忠义孝弟祠,祀明代开国功臣封应城伯赠候谥威武孙岩,武进士副总兵邓祖禹,应城县教谕李之经,户部左侍郎谥烈愍王咸,赣州知府谥节愍饶可久,工部郎中谥节愍寇可教,林羌知州张世俊,简明知州监纪蜀军张洪储,乡举田恂卿,锦衣卫千户徐晤可,乡举陈可新,岁贡周光曦,庠生周沂、夏应耀(以上14人为应城人),清代知县齐国政,训导欧阳炳,(以下俱应城人)明代旌孝徐纲、杨心国,庠生李纪元 、闵子厚、杨朝会,清代旌孝庠生李天秀、张凤阁,生员褚梦斌,监生周文瑞。
应城人在外地任职而被请入神祀的有:余正,云南赵州知州,祀赵州名宦祠。杨绍芳,御史,江西按察副史,祀景德镇生祠,云县乡贤祠。陈德騄,知建平升大名府同知,祀建平生祠。张崇烈,江西乐安知县、徐州知府、巡按御史,徐州建祠祀,祀乐安名宦祠。黄兰芳,知宜兴,宜兴立祠祀,宜兴东岳庙前殿左三楹中塑有遗像。田龙光,仪征令,仪征立祠祀。饶琮,宜宾令升全州知州,宜宾立祠祀。周化,汉川教谕,后迁上蔡知县,祀汉川名宦祠。徐则敏,知肖山县,肖山建碑立祠祀。张迎芳,山东博兴令,迁知泰安州,泰安立生祠祀。王泽春,署六安州,补泗州判,泗州祀生祠。余裕,四川开县令,开县祀名宦祠。
本县古神祀从观音菩萨到土地神,从关帝老爷到文昌星君,再加上本地彪炳的先哲、贤名陆续登上神坛。为官宦者,誉赞为“泽被生民、功垂社稷”;为乡贤者,誉赞为“懿行卓行、奕世流芳”;为忠义孝弟者,誉赞为“躬行笃实、忠诚奋发”。他们均被作“棣萼楷模”而成神,与各路群仙共享人间烟火。古代在祭祀这些神的时候,都以正规的周天子礼仪拜祀,一丝不苟。
为了表扬那些忠孝节义、科第寿考等,地方政府还以石建成牌坊,以示慎重、隆重。特别是那些名宦、名士,为他们建树的牌坊更是气派非凡。
应城县明、清古牌坊遍布城乡,多达76座。城内有宪台坊(按院分司左)、承流坊(衙左)、澄清坊(衙右)、毓秀坊(周良)、继美坊(杨敏)、折桂坊(刘元弼)、双凤朝阳坊(周良、周俭)、世科坊(郭启、郭宪、郭宣)、绣衣坊(杨绍芳)、三代尚书坊(李铭、李世秀、李幼滋)、青宫少保坊(李幼滋)、户部尚书坊(陈蕖)、经纬名臣坊(徐养量)、进士坊(欧阳诰)、进士坊(杨得礼、樊士信、陈琳、陈金、华清、陈轼、杨绍芳、余仍绪、周珫、陈士元、李幼滋、周启大、祝乾寿、陈德录、张崇伦、陈蕖,该牌坊树建在十字街)。孝子坊(周文瑞)、乐善好施坊(闵攀秀)、节孝坊(张氏)、节妇坊(张冯氏)。
县境内有青云坊(郭启)、擢桂坊(舒子文)、锦坊(杨文亨)、世科坊(杨璇)、文光坊(陈琳)、宵坊(陈亮)、冠英坊(周礼)、黄甲流芳坊(陈金)、青云接武坊(陈金)、大都宪坊(陈金)、攀龙坊(华清)、继武坊(陈大经)、丝纶染翰坊(陈大经)、联芳坊(陈大韶)、绣衣坊(陈轼)、雄飞坊(余正)、腾博坊(李钦)、彩凤昂霄坊(毛教)、吏部第坊(曹忠)、文范麟魁坊(李世熙)、庞褒坊(杨澜)、地官大夫坊(陈邦治)、大总督坊(周珫)、胪傅甲第坊(陈士元)、同朝双璧坊(李幼滋、李幼淑)、谏议第坊(李幼滋)、黄门清要坊(周启大)、三秦总宪坊(陈蕖)、绵衣第坊(张爵)、经魁坊(徐思聪)、经魁坊(聂信)、壬午经元坊(余仍绪)、丙戌进士坊(余仍绪)、进士坊(杨得礼)、进士坊(樊士信)、进士坊(华清)。正气横天坊(张烈女)、贞节坊(周氏)、贞节坊(罗氏)、贞女坊(艾权姑)、节肩五世坊(张卢氏)、贞女坊(王么姑)、节孝坊(徐氏)、一门双节(廖氏、周氏)、贞女坊(陈六姑)、节妇坊(刘氏)、节烈坊(李氏)、节孝坊(朱氏)、贞节坊(刘小姑)、贞女坊(吴二姑)、贞女坊(吴二姑,清水湖东岸)、节妇坊(戴吴氏)节孝坊(郭严氏)、冰玉双清坊(卢程氏及媳、贞女李子姑)、旌节坊(汪氏)、双节坊(陶马氏及媳陈氏)、冰玉双清坊(王李氏及媳贞女李子姑)。另建有“五节亭”(为贞女李子姑、邓七姑、李二姑、曹李氏、王张氏)、“万金亭”(为捐赈士庶建)。
这些牌坊,有彰显本县明清两朝精英之意,也有沽名钓誉之作,更有封建伦理道德的枷锁之变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