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世界杯国旗的中国女工
制作世界杯国旗的中国女工作者:摄影报道 陈荣辉 (浙江)
发自:浙江 2014-06-13 08:20:31来源:南方周末
浙江永康前仓镇馆头村,制作世界杯参赛国国旗的女工杨德莲的女儿,放学后来到厂里披着一面国旗玩耍。 (陈荣辉/图)
这些中国农家女压根儿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围着一个球转来转去;然而,巴西世界杯的近千万面各国国旗就是由她们在浙江永康的一栋四层水泥厂房里做出来的。老板娘甚至根据订单数量预测了一把今年的16强。
明天,巴西世界杯将在圣保罗正式开幕。浙江永康前仓镇馆头村必胜旗帜厂的老板娘李梅华说:她得每天看球了。因为一旦有球队进入8强,她们就要抓紧赶制国旗,直接空运到巴西。
必胜旗帜厂是整个前仓镇最大的旗帜厂。外观看,只是一栋四层半的普通水泥房,刷着水泥的院墙泛出土黄色。整个厂淹没在一幢幢制作“标牌”、“塑钢玻璃窗”的民房中间,没有指示牌,也没有门牌号。房子一楼堆积着布料、旗杆,二、三楼是加工楼层,放置了几台机器。四楼就是李梅华自己的家,基本也成了仓库。
永康前仓镇馆头村,女工在悬挂巴西国旗。作为东道主国家,巴西国旗是她们制作最多的国旗之一。 (陈荣辉/图)
女工在用电烙铁切割国旗。电烙铁的温度有二百多摄氏度,女工们每天要来回切割几千下。 (陈荣辉/图)
永康前仓镇馆头村,女工们合力抬起布料。 (陈荣辉/图)
中午11点到12点,女工躺在布料上休息。这是她们工作时间里最舒服的一段时间。 (陈荣辉/图)
1999年,李梅华和丈夫开始加工布艺,丈夫在义乌开了一个门面接单,她在厂里负责生产。村里空闲的妇女不断被她招到厂里工作。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登基60周年、第14届欧洲足球锦标赛,李梅华都接收了大批订单。
2013年5月,李梅华的工厂收到了巴西世界杯最早的一份国旗订单,是巴西的一家代理商定做200万件各国旗帜。去年9月开始,欧洲的订单也开始源源不断地到来。生产周期一直排到了今年6月初,将近有千万面国旗要生产。最多的时候,工厂外包找了二百多位工人。李梅华说这些员工很多都是附近的村民,以前都是种稻谷,养牛,然后踩着三轮车来上班。来工作的以妇女为主,年龄从30岁到50岁。
完成这批订单将会为李梅华带来约800万人民币的收入,不过她说,“今年我们接到制作旗帜的订单不如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和那时候相比我们的订单减少了10%-15%。”
国旗的制作有剪裁、打样、卷边、车旗腰、打孔上环、穿插旗杆、套包装袋等七道工序。50岁的永康农家女卢玉川负责剪裁。她将印有各国国旗的条状布料,平放在桌子上,左手握尺子,右手举着电烙铁仪器,比照着尺子内侧沿直线割下。一条条国旗随着她熟练的动作就分开了。她一天要割将近1万面小型国旗,在包着铁皮、长约2米的桌子前来回走,同时她还必须时刻警惕,不要让200℃的电烙铁烫到皮肤。
卢玉川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世界杯,也不认识什么体育明星。她说她只在新闻联播里看到过李娜获得过网球冠军,但是根本分不清楚网球和羽毛球的区别。当她得知自己制作的国旗将要漂洋过海出现在美洲,很惊奇。
和卢玉川一样,来自贵州毕节的赵奇秀也是一名农家妇女,之前在广东深圳做手工活。一年前随着老公一起来到永康打工。她做的是给国旗卷边缝线的工作,一天能加工3000面国旗。年纪更轻的赵奇秀还会上网,她说她偶然一次在网络上看到一篇采访老板娘的新闻,才知道自己做的国旗原来畅销到世界各地。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体育比赛,特别是那些挥舞旗子的场景。
今年欧洲冠军杯足球赛时,老板娘特意告诉赵奇秀可以看看,因为一位顾客要了很多决赛双方的旗帜。于是,赵奇秀就拖着开烧烤店的老公,凌晨两点起来一起开电脑看直播。比赛正式开始前,赵奇秀就看到观众挥舞着皇家马德里的旗帜,很激动,说一看就是她们做的旗子,肯定是她们做的!剩余的时间里,她说就看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围着一个球在转来转去了。
永康前仓镇馆头村,在车美国国旗的女工。 (陈荣辉/图)
永康前仓镇馆头村,女工胡爱兰在固定旗帜来测量长度。 (陈荣辉/图)
永康前仓镇馆头村,来自贵州贵阳的梁丽在缝制国旗后闭目休息。她一天能缝制1000面这样大的国旗。 (陈荣辉/图)
说起今年的巴西世界杯,李梅华有自己的预测,当然,她的预测还需要建立在订单的基础上,涉及商业机密,李梅华不能透露详细数据,只能告诉我各参赛球队获得订单的多少:
第一名球队——德国:德国现在国家经济实力强,队员年轻,经过两届大赛洗礼,应该要出成绩了,预测夺冠。所以做了很多德国国旗作为备货,而且欧洲的厂家也有提前预订。第二名球队——西班牙:西班牙实力还是很强,不过人员渐渐老化,预测是亚军。西班牙的国旗需求量也非常大,订单也很高,估计他们的商家对国家队取得好成绩也有判断。第三名球队——巴西:巴西这次是东道主,足球也踢得华丽好看,但是终究差一口气。因为巴西经济不景气,国旗预订没有那么多。
排名最末的是非洲亚洲球队,国旗订单非常少。
“我们又要加班到很晚了,不过我们也可以多赚钱,家里的房子今年也可以翻修下,我也想看看我们做的国旗在巴西什么样子。”女工赵奇秀满怀期待地说。
】中国绿公司“里约大冒险”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严定非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杜巧婷
2014-06-13 08:20:31来源:南方周末
远赴巴西的中国绿公司已经感到水土不服。 (何籽/图)
标签中国企业巴西世界杯
【另眼看球】当所有人将目光投向各国球星精湛球技,享受世界杯带来的欢乐之时,南方周末关切世界杯的绿色表现:“中国制造”如何在“里约大冒险”,本届世界杯如何为减少碳排放绞尽脑汁,四年前的南非世界杯又给巴西留下哪些“遗产”。
巴西世界杯的绿色采购政策将“中国制造”与世界杯紧紧捆绑在一起,然而远赴巴西的中国淘金客在跑马圈地的同时,亦有深深的困惑和水土不服。
本届世界杯两年之后,巴西将迎来奥运会。对于志在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巴西市场不容有失,世界杯则是一次绝佳的练兵机会。
“绿色护照”
东道主能夺冠吗?这大概是巴西世界杯最大的看点。惜乎“预测帝”章鱼保罗已殁,不过,金融巨头高盛集团利用数据分析得出,巴西第六次捧起大力神杯的几率高达48.5%。
但是,如果说举办一届“环保”世界杯,巴西的赢面还有这么大吗?“感觉巴西人对环保科技的态度更开放,比如南非世界杯,屋顶光伏电站就没让建,但巴西人同意了。”光伏企业——英利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梁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巴西并非只有足球、桑巴,在诸多中国城市大力推广的快速公交系统(BRT),其发源便是巴西的库里蒂巴市。这里曾诞生了巴西首个环保足球场“莫塞利球场”。
库里蒂巴人的环保创意可谓天马行空,比如,他们“聘请”羊群代替剪草机拾掇公园草皮,这给新华社驻巴西记者王帆留下深刻印象,“城市绿地竟然可以放牧。”库里蒂巴是巴西世界杯倡导绿色世界杯的一个缩影。新华社驻里约热内卢记者赵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场馆建设上,由于巴西很多城市位于热带地区,因此许多场馆在建筑上都选择了通风设计,避免使用空调。
这得益于联合国环境署与巴西的合作。联合国环境署官员陈皓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与巴西体育与环境部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集中精力推动两方面的活动:世界杯可持续采购计划;绿色护照活动的新版本。
对中国人而言,绿色采购却将几万公里之外的“中国制造”与世界杯捆绑在一起。球场内外,中国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力之一,提供了几乎我们所能想见的一切产品:
一家江西企业为世界杯生产纸杯和纸品;世界杯用球同样来自江西;环绕球场内的LED广告屏来自深圳奥拓电子;9个球场的安检设备由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威视)提供;在决赛的马拉卡纳球场外,驰骋着中国北车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北车)提供的地铁和轨道车辆;在库里蒂巴市,中国南车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南车)的新能源客车接驳机场与市区。
英利的谢幕之战?
虽然“中国制造”为巴西世界杯贡献了难以计数的产品,但观众几乎难以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在球场内外抛头露面的中国企业,唯有英利集团——国际足联唯一的中国赞助商,付出数千万美元获得的“特权”,是他们能在球场内外展示自己的LOGO。
阴差阳错,巴西世界杯原本是“中国英利”第一次亮相的机会,但是“2010年赞助南非世界杯,是因为一个赞助商临时退出,急欲补上”。英利集团提前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第一家赞助世界杯的企业。至今,英利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梁田对公司的这个大手笔自豪不已。“你怎么知道英利的?大部分人知道这个牌子,都是在南非世界杯。我们广告上出现的是中文。中国人瞬间就会问,‘哟,这是哪个企业啊?’”
不过,自南非世界杯之后,国内的光伏市场跌入冰谷,英利集团在过去三年内连续亏损。对于这家亏损企业而言,四年前签订的巴西世界杯赞助合同已是“苦果”。
国际足联将其市场合作伙伴分为三个层次:国际足联合作伙伴、国际足联世界杯赞助商以及主办国支持商。英利集团属于第二层次。据媒体报道,世界杯赞助商的底价约为8000万美元。
而下一届俄罗斯世界杯的赞助合同,陷入财务危机的英利是否仍会签订?英利集团内部人士的回复十分模糊。不过,接近英利集团高层的人士透露,英利世界杯的谢幕之战肯定是在巴西。“财务状况不用说,因为英利过去几年的经营一直没跟上。这届世界杯就有点骑虎难下的意思。”
中国制造的“主场”
相比体育场内一掷千金的土豪赞助商,中国企业的“主场”在球场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涌现在巴西。
“能够中标,不是突然的某个动作,而是前期的市场开发、铺垫的结果。”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公司负责巴西业务的马列说。两天前,他和同事刚从巴西回国。
在决赛的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球场外,将有中国北车的360辆轨道车和114辆地铁车辆往来于此,为全世界球迷提供服务。中国北车透露,仅里约州的两个政府采购项目,中国北车已将近5亿美元的合同收入囊中。
马列并不讳言与世界一流轨道车辆制造企业的差距,比如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2008年竞标的时候非常激烈,我们的优势很微弱。”他回忆道。
中国北车的策略十分理性,他们将巴西定位为北车踮脚能够着的市场。“像巴西,我们定义为新兴的中高端市场,技术需求上讲,并不能和欧洲、北美画等号,但它要求的技术高度正是我们能达到的。”
作为中国轨道交通的另一巨头,中国南车在库里蒂巴市也拿到了一个单子。世界杯期间,两列混合动力客车将往返于机场和市区之间。而对于巴西市场的探路者,中国南车率先祭出的杀手锏,仍是价格。“一方面,与沃尔沃、奔驰相比,我们的节油率能高出10%,但是价格,差不多能便宜10%-15%。”中国南车一位负责海外业务的经理透露。
而同方威视分享世界杯蛋糕的经历更为独特。2014年5月份,世界杯安检设备的招标通知才发出来,此时距离开幕只有一个月。“巴西的程序非常繁琐,招标、投标、报价、审查,突然一个大的脉冲式的量。最后考验竞标者的就是供货期。”同方威视副总裁王卫东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
接近一千台设备,小的供货商短期拿不出来,对于同方威视而言,他们早已瞅准这一机遇,在巴西等国家备有部分存货,不过,由于交货期太短,同方威视也只能提供600套设备,在世界杯的9个足球场馆使用。
对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言,在巴西市场的手法更为灵活。AC米兰著名球星卡卡落选本届世界杯,但其舅舅被一家中国空调生产企业吸纳为重要的经销商。这已成为该企业世界杯宣传的段子。
不能失去的“慢巴西”
这些纷纷抢滩巴西的中国淘金客,在世界杯跑马圈地的同时,亦有深深的困惑和水土不服。
中国人受到的第一个冲击就是政府的“软弱无力”。相比中国举全国之力举办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巴西政府简直可谓“反面典型”。
在新华社驻巴西记者王帆看来,在世界杯的球场建设中,巴西力图避免“white elephant(白色大象)”,西方谚语中的意思是“大而无用的东西”
巴西政府的办事风格迥异,令中国人颇有些不适应。“折腾得够呛,9个球场的安检设备发标是球场的运营方在组织,其中有一个还是联合国的机构,因此得一个一个去谈。”王卫东透露。
而对于如此规模的一个赛事和两年之后即将举行的奥运会,巴西政府也并未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比如场馆建设和接驳的轨道交道,都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一位参与巴西世界杯的供应商透露。
习惯了“提前竣工”的中国人更着急的是巴西人的不紧不慢。几乎所有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中国企业均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忧虑:巴西世界杯是否能如期举行?
6月9日,新华社记者姬烨探访举办揭幕战的圣保罗伊塔盖拉球场时发现,深夜工人仍在加班加点,“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而场馆建设的滞后,导致中国的赞助商和供货商只能干着急。“到现在,有的球场还没有安装完光伏发电站。”梁田称。
梁田透露,作为世界杯的赞助商还有权益保障问题,“几次要派遣团队过去落实我们的权益”,其中也有检验场地,但是场馆没建好,就没法落实权益。“一个月之前,派人过去,还没弄好,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掉了链子,对他们的信誉是很大的打击。”
受当地工人罢工的影响,至今还在安装设备的还有同方威视。6月上旬,圣保罗全市陷入交通混乱,地铁系统的工人在6月5日凌晨宣布无限期罢工,以抗议政府没有通过一项加薪16.5%的提案。随之,政府公务员、海关工作人员甚至包括警察也罢工了。“均要求在世界杯之前涨工资,否则歇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说。
“我们在巴西只有十来个工程师,巴西世界杯期间的签证又很严格,只能从周边调人。再招些临时工,工钱高点就高点。”王卫东说。
虽然在巴西状况频出,但对于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这块市场不容有失。
在举行这届世界杯两年之后,巴西将迎来奥运会。为此,巴西政府推出1330亿雷亚尔(约合595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扩大财政支出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大部分为大型交通以及基础设施项目。而对于产能过剩的诸多中国企业,这是一个不能丧失的机会。
“里约州政府推出了一个21世纪政府采购计划,它这都是为世界杯和奥运会准备的,车辆采购是交通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北车负责巴西业务的马列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届世界杯上,不少中国人发现,和自己抢食巴西这块蛋糕的,其实是中国人。
湖南新亚胜光电获得了世界杯球场1000平方米的LED显示屏合同。当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到新亚胜光电的负责人时,对方一改此前的高调,“现在什么都不能和你说,前几天在北京参加展会时,就发现国内的竞争对手在收集我们在巴西的商业信息。”
(南方周末记者谢丹对本文亦有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