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羊16 发表于 2014-4-29 11:46:49

《京华烟云》读后感

    都说林先生的著作《京华烟云》是媲美曹先生的《红楼梦》的民国大作,也一度在海内外疯狂热卖。其实书就是书,何必拿来相互比较呢?各人有各人的思想,又何必由后人来冠些名头,用来相互比拟呢?这一比拟,总给人以效仿,抄袭的感觉,对作者,无论哪个,都颇为不尊重。对于我,无论是《京华烟云》还是《红楼梦》都非常的喜欢,好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反复阅读的磨练。可见人事、世事,包含的道理其实千古年来都是同样的本质,只不过表面的东西大不一样,风景过后,耐人寻味。
  《京华烟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阅读,那时是刚毕业的学生,对于这本书也是一知半解,只记得故事的大概,其余也就忘了,是本好书,因为引我入胜。想来当初好肤浅,现在也还是肤浅的,只是明白的多点。
  但今天要感慨的是电视剧版本的《京华烟云》(赵薇版的),44集,看得我心中感概无限,一种平静的心痛在体内流淌,剧本已经被改编过是毋庸置疑的,改动很大,但是我只想就剧论剧,触动很大。打算看完之后,再直奔林先生的英文原著,一探究竟。
  京城奇女子――姚木兰,林老先生的笔下特别偏爱这位女性,编剧一定也是。赵薇演绎的姚木兰,在我看来有血有肉,入目三分,人说眼大无神,可这次她的大眼睛说话了,悲伤,喜悦,惊讶,无奈,坚定,无助,彷徨,爱恋……一切的一切都在那一抬眼时,用眼神流露出来,或许有些还不到位,但是至少她是入戏的,带着我也一起入了戏。
  木兰真是完美女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懂甲骨文,会辨认古董,但是更关键的是她更多的内在的优秀品质,聪明,安静,周到,善解人意,处处以他人为先,重情义,知礼数,懂大义,顾大局,乐观,积极,坚强。人说她是封建思想的产物,因为她顺从婚姻,一再忍让,只为丈夫回心转意,她软弱,她是善良,但是善良的没有自己。
  可我不这么认为。
  她累了自己,苦了自己,只为两个字“信义”,这个似乎是她的人生信条,也似乎成为了她的人生枷锁。木兰是有责任心的,对家庭负责,这种对家庭的负责中包含了对父母的负责(这应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孝心),对当初救她的曾家的负责,对双方名声的负责,因为不忍,因为责任,她义无反顾的代替了她的妹妹上了花轿,成就了一段错误的婚姻,而她也是被逼无奈的,心里的爱从此沉淀,那个人从此和她不再有缘份。但是她认了,她被抬进了曾家,从此她的责任心告诉她,她将是一个妻子,一个媳妇,她要扮演好这些个角色,她当然知道,两个人之间没有爱,但是她积极的告诉自己,也告诉自己孩子一样的丈夫,她对她们的将来有信心,一定会幸福的,但这也只是一厢情愿,开始觉醒的新青年,纨绔子弟,怎么会如此心甘情愿呢?注定这场婚姻是苦涩的。
  在我看来,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婚姻,原因有五个,第一,她想做个好人,做一个好女人,她对这个家庭,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都有责任,这是她的信义;第二,她在等她的丈夫有一天能够变化,变成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担负责任,她深信自己了解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有一天会“长大”,会有转变的一天,只是需要时间,所以她愿意等;第三,她不服输,她不甘心,因为她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失败的婚姻,失败的做人,一个自己明明没有错但是丈夫却不爱她的事实;第四,她有一个很无赖的婆婆;第五,她还不够爱孔立夫。
  但是她对她的丈夫不是在顺从,不是软弱,她是包容,一种气度,一种胸襟,对家庭的负责,为别人着想,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让父母伤神,宁可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也不愿意别人跟着她一起难受,即便再难,风度还是要的,男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婆婆的心还是要护着的,爸妈的担忧还是要排除的,妹妹的任性还是要包容的,对心爱的人的那份爱恋是要放在心底的,脸上的笑容却还是要有的,信心还是要自己给自己的,这般难,我很难想像,如今的现实生活里还能有几人可以做到?所以这只能是一部小说。如果有,只能说,这个女人的胸怀,若大海,若山谷,让人敬佩!她处处周到,让人看着活得很累,可我想,事实上,她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累,因为她的心中有爱,信念在心中,这是她的精神来源,支撑着她在这个乱世挺直了腰杆,积极的做人,所以很多时候,她是幸福的,她的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内心,由自己来主宰和控制。她大气,遇难不乱,该出手时绝对不会退缩和软弱。这份魄力不是所有女性都能有的,这份魄力都有男人的气度在里面,刚硬,坚强,不折不扣。
  木兰的优秀和她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和她的父母是分不开的,家庭讲民主,父母都很开明,母亲温和慈祥,父亲大智若愚。我非常喜欢她的父亲。陈宝国演的姚思安,颇有超脱之意,浪子回头金不换,对孩子,他宠爱但是讲道理,我喜欢听他讲生活,讲道理,总是看得那么的透彻,那么平和,超脱,大事临前,从容镇定,拿得起亦放得下,颇有老庄风范,闲云野鹤,潇洒不羁,但是他不是没有责任心的,对家,对孩子,对妻子,他的爱是刻在心上,纵然嘴上脸上淡淡的,爱意却丝毫不减。有这样一个父亲,真是羡煞我也!他喜欢说,“无为而治”,一切顺其自然,但是国家有难,正义当前,他也随即变成了有为而治,生死度外,这份气魄,又是哪个男人可以随便拥有的吗?“中国的甲骨文,纵然是烧成了灰也要留在华夏大地上。”
  他喜欢讲故事,故事来自生活,又带着哲理,而且是道家的道理。记得剧中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他去云游,路过一个村庄,村里有个老汉姓吴,养了一匹马,有一天这匹马跑了,别人就说,多可惜啊,养了这么久的马就这么跑了,什么也没有落着,老汉说:“跑了就跑了,没有关系,跑了不见得一定是坏事。”没过多久,这匹马又回来了,还带了一匹母马回来,人家又说,老汉多么的好运,走了一匹倒来了一双,老汉有说:“来了两匹也未必就是好事啊。”没过多久,老汉的儿子骑着这匹母马掉进了沟里,摔断了腿了,成了一个残疾,老汉说,“可怜的人啊,你遭了罪可是没有关系,老天看到了,他会补偿你的。”后来,打仗了,村里来抓壮丁去充军,所有的青年都被抓走了,唯独老汉的儿子摔断了腿被留了下来,给老汉养老送终。
  没了未必是坏事,得来了也未必是好事,飞来横祸了总有另外的好事,只是乐观也是淡定,是看透世事的无为而治。
  莫愁就让人又爱又恨,没有懂事的她,天真烂漫,为了爱情可以不惜一切,敢爱敢恨,却是娇宠坏了的大小姐脾气,让人可恨,但是她也着实聪明,值得让人疼爱,年轻人,谁无叛逆,挺过去了,一切都是云开雾散,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至少她懂得珍惜。好在最后有个好归宿。只可惜,最后也是香销玉殒,或许是爱,或许是感激,总之为丈夫而去了。
  片中大概人人都恨牛家,横行霸道,敛财贪污腐败,坏事做尽,从这些方面讲确实可恨,但是撇开这些,单单看这一大家子,其实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牛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坏到了骨子里,凡是能想到的坏事,估计都能往他身上扣,可是对家人却是没有二话的,且不论人品,对父母是孝顺的,恭恭敬敬的,对弟妹是爱护心疼的,长子的表率不过如此。牛素云,贪钱,刻薄,霸道,不懂道理,而且也不怎么精明,但是父亲有难,她也不惜做了“交际花”,陪着高官一个个睡了,钱也大把大把的花了,为的就是把父亲救出来,也不忘给母亲买好吃的,看不得家人受委屈,对父母也是恭敬的,最后也是良心发现的,回头是岸,佛祖灯前,洗尽铅华。小儿子算是个痴情种,可惜生在了一个坏家庭,他的变坏不能怪他,只能怪当时的社会和他的家庭,一双父母打从根基上就没有树正,对莫愁的爱,他真的是爱到了骨子里,爱犹深,情犹重。遇难时,这一家人至少是一条心的。有多少家庭,树倒猢狲散的,家人各奔东西,她们一家人抱作一团,不离不弃,困兽犹斗,也算是与众不同了。
  再来说说片中我最讨厌的两个人吧,一个是小三,曹丽华,一个就是曾家的大太太,木兰的婆婆。
  小三曹丽华也算是神奇人物,一开始还蛮同情这个无父无母的大学生,一脸的青春之相,千娇百媚,年轻固执,可是到了后来,就是个忘恩负义,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小贱人”了。真的是贱到了没有尊严,没有自己的地步。为人没有什么道德可言。以爱的名义,给自己找了一个靠山,完全忘却了仁义,忘却了自己的身份,社会责任。人说这能怪她吗?或许不能。因为她也有她的太多的苦。一个孤身女人,能做什么呢?但是无论做什么,勾引别人总是不对的,在别人一二再,再而三的忍让,帮助之下,还要踏着正室的眼泪得意洋洋就更加不对了。为人不可如此!她爱荪亚没有错,但是错在她爱的太自私。她爱自己胜过爱荪亚,但是木兰是爱荪亚胜过爱自己,或许,木兰是爱别人胜过爱自己。如果她最后没有在林先生的笔下这么早的死去,我想,木兰应该是和立夫“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荪亚也会和自己喜欢的女人在一起,但是曾家肯定是败了,败的一败涂地。但是这样也许书也就写不下去了。
  但是相对小三,对于曾老太,我是及其的讨厌和反感的。她的目的倒是清晰明确的,为了这个家,只有木兰才能挑起大梁,相人倒是很准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一再下跪,把人逼到绝路,利用别人的善良,心软一次次的得逞。作为婆婆,其实她并不爱木兰,因为在她眼里,木兰不过是一枚棋子,她只是要利用这枚棋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罢了。所以木兰一次次没有走成,离成,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经不起这个老太太又哭又闹又跪的把戏。最终姜还是老的辣。所以婆婆永远只是婆婆,怎么可能把媳妇当女儿一样疼呢?儿子犯错,就是骂两句,再哄着,哪里舍得他受一点罪呢?媳妇受了天大的委屈,不行,你得忍着,一番内疚的面孔,道歉的话说的得体圆滑,让人无可推辞,最后就是把人留下,留在这个败落的火坑里。可恨可恨!这个时候也恨木兰的软弱,太软弱了。但是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明明知道,但是她也会顾全大局,也会隐忍的。所以只能说各人有各命。
  一个完美的女人必然要有一个完美的男人,这个完美的男人在林先生的笔下就是孔立夫了,孔夫子的后代,不知道在描写这个人的时候,有多少林先生自己的影子在上面呢?我喜欢立夫,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立夫,也许有人会觉得他迂腐,文人的酸气,但是我喜欢他,这种喜欢发自内心。他正直,可靠,上进,知分寸,懂道理,有点愤青,有点傻乎乎,又义无反顾,一个男人,可靠足矣,这样的男人或许也只有木兰才能相配。之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军阀革命,日本侵略中国的乱世年代,他才能更有所作为。他的爱深埋心底,娶了莫愁,就牢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一个丈夫,疼爱妻子。我想,他爱莫愁,更爱木兰,最爱正义和公理!
  立夫和木兰是精神上的伴侣,但是我坚决相信两个人是深爱对方的,并且是最懂对方的人,这种爱,是一种缺憾美,没有得到,但是心却是贴的最近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记得有这么两场戏,立夫被抓紧了可怕的监狱,那里每天都有人在死,谁都想救他出去。莫愁去看了他,木兰去看了他,可是他的表现却是完全不同的。莫愁见他,他抱着安慰她,告诉她没有关系,不用担心,闲话家常的感觉,因为莫愁是她的妻子,他或许不想让莫愁担心,想保护她,总之在莫愁面前他是坚强的,是个男人。可是木兰见他,看到木兰他是急切的,非常急切的上去握住她的手,他掉下了眼泪,木兰在安慰他,给他定心,给他书看,他要木兰唱了一段京戏,而那段京戏正是他们第一次一起游庙时,木兰和傅先生一起唱的。我想,立夫最爱的,最希望能陪在自己身边的,是木兰。最后莫愁死了,也许立夫的心是最痛的,因为他既没有能保护好莫愁,还要压抑自己对木兰的爱和需要。
  林先生说,“写罢此书泪涔涔,献给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一本爱国小说,一群热血青年,林先生用心良苦,敬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华烟云》读后感